踏丹霞览雄关 淬讲解硬功夫
——导游专业沉浸式实训
为深入挖掘丹霞地貌文化内涵,提升学生景区讲解专业素养与服务水平。4月26日,旅游航空学院参加西线实训学生赴甘肃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、嘉峪关关城开展“文旅融合·讲解赋能”专项实训。此次实训以“场景化教学+实战化考核”为核心,让学生在自然奇观与历史古迹中打磨讲解技能,在与游客的真实互动中体悟导游职业的温度与深度。着力提升培养“业务精、底数清、表达活”的学生实践能力。实训紧扣导游核心能力,构建“景观解码—情境模拟—实战考核”立体化培养体系。开展“沉浸式”现场教学,学生深入丹霞核心景区,对照崖壁纹理、峡谷走向等实地标注讲解重点,梳理“地质奇观-历史典故-生态保护”三线讲解逻辑。
晨曦微露,学生们已精神抖擞抵达景区。谢导与马哲主任、徐彩霞老师以讲解为桥,让风景与人心共振。面对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,他们热情高涨,争相开启实地讲解。段文静同学以“上帝打翻的调色盘”形容这片绚烂,赵文博同学结合地质知识解析地貌成因,刘茹茹同学则用“女娲补天”给这篇土地赋予神话色彩。从赤壁千仞到彩色丘陵,他们将课本知识化作精彩解说,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风范,赢得游客连连称赞。
城墙巍峨,驼铃仿佛仍在耳畔回响。下午,师生驱车260公里抵达嘉峪关,学生们神采飞扬,以饱满的热情讲述关城故事。从明代军事防御体系到商旅往来的繁华,从夯土城墙的建造智慧到诗词歌赋中的文化印记,他们引经据典、声情并茂。在触摸斑驳城砖讲解“一块定城砖”等历史故事的过程中,真切感受“天下第一雄关”的巍峨,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展现出新时代导游专业学子的责任与担当。在悬臂长城陡峭的山脊上,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将参观实训推向高潮,他们用脚步丈量历史,用汗水锤炼意志,在文化实训中完成了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。
此次实训让导游专业学生走出“模拟带团”的教室,在丹霞的赭红色岩层上触摸地质的年轮,在嘉峪关的青砖缝里聆听历史的回声。当学生们学会用游客听得懂的语言“演译”专业知识,用有温度的细节串联起风景与故事,使学生真正理解了,导游的价值是: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“可触摸的文化”,让每一次讲解都成为“有共鸣的对话”。后续实训我们将继续深耕“景区课堂化、讲解实战化”培养模式,为文旅行业输送更多“眼中有景、心中有人、口中有故事”。实现从“技能提升”到“职业认同”的深层蜕变。
(供稿 旅游航空学院督导室旅游部审核综合办)